即便如此,2023年医药依旧“热闹”,尤其是今年下半年:7月医药反腐、9月减肥药火爆出圈、10月底“电风扇”似的急速反弹行情、11月医保谈判……
那么在经历了这些以后,当下的医药基金如何了,医药板块基本面当下有新的变化吗?2024年后市如何,又有哪些可关注的方向?本期硬核选基一起来关注。
2023年以来(截至12月6日,下同),医药生物(申万)指数跌了4.53%,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第18位,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三大指数也均收跌,分别为:-3.89%、-13.46%、-19.81%。
从指数阶段走势看,医药生物(申万)指数2023年以来经历了3波涨幅10%左右的反弹,年初(2022.12.28-2023.1.19)反弹9.6%,9月以来连续反弹两波,9月初(9月8日-10月13日)、10月底(10月24日-11月8日)分别反弹9.73%、10.53%。
据Wind数据,医药主题基金(包含医疗保健行业主题基金、生物科技行业主题基金、制药行业主题基金)合计186只(A/C份额分开计算),年初至今(截至12月5日)平均回报率为-8.88%。
其中,回报率排名第1、3名的为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A/C,年初至今回报率分别为19.21%、18.77%,其第一大重仓股为2023年3月IPO上市的锦波生物(832982.BJ),其占基金净值比为10.07%(截至2023年3季报),该股为“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截至12月6日,锦波生物近3个月、年初至今分别大涨104.04%、144.99%。
回报率排名第2的为华富健康文娱C(019200.OF),为2023年8月底成立的新发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为19.02%,当前规模仅有2267万元(截至2023年3季报),其前十大重仓股多为创新药企,包括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U(688235.SH)、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等。
对比年初至今仅涨9.15%的华富健康文娱A(001563.OF),华富健康文娱C充分享受了医药行业9月以来的两波反弹行情,中证创新药 (931152.CSI) 指数9月8日反弹以来(2023/9/8-2023/12/6),近3个月时间涨10.24%。
值的注意的是,186只医药主题基金中,仅30只年初至今回报率为正,其余数量占比近84%的156只均收负,其中回报率最差的一只净值跌超30%。
接下来再来看看医药基金2023年9月两波反弹以来(9月8日-12月5日,下同)的“回血”情况。
从整体回报率看,上述医药基金中9月反弹以来平均回报率为8.06%,回报率最高的为诺德中小盘(570006.OF)(+25.29%),回报率在两位数以上的有81只(数量占比43.55%),仅有35只取得负收益。
整体医药基金看,相比于2022年年底,截至3季报,上述医药基金中(统计成立年限在2023年之前的医药基金)整体份额增加434.19亿份,其中份额增加在10亿份有8只,其中6只为ETF。
,截至12月5日,相较于年初,21只医药类ETF份额年初至今共增加385.21亿份,其中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512010.OF)增加超211亿份,位列第一位,另外,有4只医药ETF份额也均增加了10亿份以上,包括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992.OF)、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OF)、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59.OF)、平安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ETF(516820.OF)。
从资金净流入额看,截至12月5日,以上21只医药类ETF年初至今资金净流入超227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512010.OF)资金净流入近百亿,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992.OF)、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515120.OF)资金净流入分别为57.76亿元、28.56亿元。
具体来看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512010.OF)ETF份额变动情况,从2023年一季度后,该基金份额持续增加,截至12月5日,该基金份额为480.66亿份,规模为199.81亿元。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跟踪的是中证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000913.SH),截至12月1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是医药各细分板块龙头。
该指数个股持仓较集中,第一大重仓股为恒瑞医药,权重占比高达16.08%,整体看,该指数前5大、前10大权重合计分别为51.5%、70.18%。
2023年医药板块、医药基金如此走势下,背后对应的行业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接下来,我们从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三方面来看医药板块2023年以来基本面层面的变化。
首先来看政策面变化,9月以来反腐纠偏及国家鼓励创新药态度明确,机构认为以上政策给医药产业注入“强心剂”,也将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另外,中邮证券研究发现:他山之石,德日美反腐加速本国医药产业升级。伴随国内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深入推进下,产业发展将更加公平、健康,板块有望迎来长牛。
国金证券研究认为:政策面上,市场对医疗行业秩序整顿的预期逐步稳定,集采控费在年底进一步落地明确,政策面风险因素有望出清。
从业绩水平看,西南证券选取330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3前三季度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2023年以后上市的公司),2023前三季度收入总额16668亿元(+7.6%);归母净利润1584亿元(+2.2%)。
分季度来看,收入环比下降,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2023Q1/Q2/Q3单季度实现收入5691/5633/5344亿元(+12.2%/+10.8%/+0.2% );实现归母净利润554/554/476亿元(+10.7%/+1%/-5%)。,受政策环境影响和疫情产品同期基数高等影响,单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承压。
从医药行业内部细分板块看,分化严重,中药表现较好。西部证券分析发现,2023年前三季度从收入端及利润端横向对比来看,中药板块收入和利润端增长明显;基于前期IVD企业高基数,医疗器械收入和利润出现明显调整。
国金证券认为,三季报后,医药板块业绩面和政策面有望双重改善,与资金面形成共振:2023Q4和2024Q1低基数环境下,营收利润增长的复苏和创新管线的逐步兑现,有望带来医药板块的系统性景气度改善。
整体看,2023年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年初至今(截至12月6日,下同)跌4.53%,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第18位。
从医药内部细分板块行情走势看,分化依然严重,年初至今看,化学制药表现较好,涨超4%;而医疗服务板块跌幅最大、跌超21%,其余板块医药商业、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均收跌。
从9月初反弹情况看(2023.9.8-2023.12.6),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三大板块回弹较大,近3个月均回弹涨超12%。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我们选取医药生物行业指数(801150.SI) 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近10年的整体趋势看,医药生物行业的历史平均估值水平为37.33倍。
截至2023年12月6日,生物医药板块当期PE(TTM)为29.02倍,处于近10年19.73%的较低分位点。
从市盈率角度来看,截至2023 年12月6日,医药生物板块各个领域估值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尤其医疗服务板块。一方面,受美国加息影响,全球生物科技类高风险投融资热情低迷,生物医药公司估值出现较大调整;另一方面,中国药企出海及中国CRO产业链海外收入下降,景气度有所回落。
三季度看,公募基金对医药持仓比环比有所提升,但整体看,今年以来,基金医药板块持仓比稳步抬升中,目前基本处于2015年以来中位数附近水平,与近年来的高点仍有较大差距。
从医药内部板块看,医药生物、医疗服务Q3持仓占比环比增加较多,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也小幅增加。
,从资金面上考虑,医药行业避险价值突出且经过了长期调整,三季度以来全行业基金积极主动加配医药,医药板块资金筹码面因素迅速走强。
已经调整近三年、2023年经历过三波10%左右反弹行情的医药板块,接下来会如何走?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春天?我们来看机构分析。
中邮证券通过从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分析对比看,随着医药政策回暖、基本面改善、资金面在预期好转后具备较强吸引力,认为2023年医药板块超跌反弹有望走出历史低位,2024年或迎医药板块牛市行情。
西南证券也看好四季度医药板块行情:展望2023Q4,预计医药工业整体增速将持续回暖。估值、持仓、市场情绪三重共振向上,看好四季度医药板块行情。
国金证券认为,医药板块行情的最大驱动因素将由资金面和市场面转向基本面。自上而下的趋势性机会不再是最大机遇,自下而上的基本面改善弹性将成为核心机会,经过三年的调整医药板块有望整体进入上行周期。
浙商证券发布2024年医药策略报告,认为从投资视角看:医药板块各细分存在较大的景气异质性,结合景气边际变化、预期差维度,对各子领域进行分析发现,血液制品、中药、化学制剂、医疗设备耗材、CXO均在较大的预期差和较好景气边际变化。
,重点看好医药板块2023年四季度及2024年在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迎来全面景气度改善,建议加大医药板块配置力度,重点布局强成长器械药品(如GLP -1产业链、肿瘤抗体偶联药物ADC 、电生理器械等品种)和深度价值超跌反转品种(如生长激素,长效干扰素、药房、体检服务、优质二类疫苗等)两大方向。
光大证券认为,随着产业与政策监管的持续进步,医药板块的发展路径和投资逻辑也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迁,产品的临床价值愈发成为终端销售的决胜因素,认为未来的医药投资将有以下三条主线:
品牌龙头:鉴于龙头中药OTC企业主要为国企,在国企改革时代背景下,整体经营基本面普遍向好,品牌价值得到提升,呈现龙头集中的态势。
西南证券看好创新药、创新器械、CXO、中医药、医疗服务等重点方向。同时,关注GLP-1,AD ,眼药水,创新疫苗,CGM等大单品主题催化。
综合以上券商观点看,当前医药积极因素正在累积,普遍看好今年医药板块接下来的行情。
如果你不再看好医药板块,等反弹逢高下车为宜;但对于那些高点入手医药基金的小伙伴,想要回本恐怕还得再多等等,也可考虑采用定投的方式摊薄成本、分散风险。
对于准备上车医药的投资者,因不同医药主题基金业绩分化较大、行业研究壁垒高,我们还是要了解并选对赛道,通过均衡配置来降低风险。同时,在选择基金时,需综合对比其中长期时间维度下的业绩和回撤情况,进行同类基金或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分析,并结合基金经理对医药的行业研究深度、管理能力等,综合选择医药基金进行投资。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115人遇难!已抓捕11人,嫌犯企图逃向乌克兰!莫斯科恐袭事件细节披露
3年亏近20亿元,老牌纺企遭证监会立案!下周解禁市值居前股出炉,这些股亏损规模较大(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