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在法规规范、创新研发及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医疗器械行业展现出强大向上的势头,本文将对这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回顾与分析。
首先,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年报(2023年度)于2024年2月1日发布,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新增医疗器械国家及行业标准145项,其中包括28项国家标准和131项行业标准。完善的标准体系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生产企业的合规运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北京市医保局于4月17日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涵盖了创新药械研发、临床实验及审评审批等多个方面,提出32条具体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重视,有助于推动新产品的快速上市和应用,通过“重点项目制管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接下来,2024年5月至6月间,随着第四批耗材国家集中采购的落地,涉及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的市场规模约为155亿元。这一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提升了医疗器械的市场规范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
6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制度标志着我国在医疗器械追溯系统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实施的103种医疗器械包括超声手术设备和激光手术设备等,为加强产品监管及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6月19日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临时进口使用管理要求》也使得医疗机构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设备,保障患者的紧急需求。
在标准建设方面,截至2024年7月,医疗器械标准总数已达1978项,涵盖了国家标准272项和行业标准1706项。这一庞大的标准体系有效促进了行业的规范运营,使得生产企业能够在标准的指导下合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此外,国家药监局发布的统计显示,医疗器械网售页面违法违规率已显著降低,2023年降至十万分之一点三。持续的监管力度增强了网络购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有力推动了网上医疗器械销售市场的健康发展。
8月16日,国家医保局对心脉医疗的公开问询推动了医疗器械市场的价格透明化。心脉医疗随后宣布,经过初步与监管部门约谈后,将Castor支架的终端价格大幅调整至7万元左右,降幅超过40%。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揭示了行业在价格监管革命中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耗材的追溯信息采集与应用正在全面推广。到2024年10月底,已有31.27亿条追溯码数据被收集,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这项措施将为药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
2024年12月,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2%。行业的持续增长得益于科技进步、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国家药监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中,将“人工智能、新型医用生物材料、高端医学影像和医疗机器人”确定为四大重点支持领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总结来看,2024年医疗器械行业不仅在创新速度上与国际接轨,同时在标准化、监管政策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未来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