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超声技术已成为临床诊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线影像学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成像,从静态成像到动态成像,从结构成像到功能成像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超声诊断疾病的精准性。
技术和远程技术与超声设备的融合,超声设备已逐渐衍变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成像功能的智能化终端平台,而专科化的超声仪器更能满足现今各临床科室日益增长的精准化医疗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随着各地医疗机构在 2024 年底陆续启动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其中超声采购也备受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1月公布的超声中标台数同比增长超过 50%,这一数据彰显了医疗设备市场在超声领域的蓬勃发展。
在2025年1月的超声采购中,排名第一的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该医院于2024年12月20日发布采购公告,其超声采购项目总预算4640万,最高限价约 4584 万元,共分为 4 个包。
2025年1月14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的中标结果显示,迈瑞、飞利浦、GE 医疗和开立超声成功中标。其中,迈瑞以2524万元的中标总金额中标包1,数量达16台,成为该项目的最大赢家。此外,飞利浦、GE医疗、开立医疗分别以1140万元、416.8万元、177.5万元的总价分别中标包2至包4。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2025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有19套超声采购项目进行了中标结果公示,项目总预算3212万元,最终中标金额为3014.6万元,中标品牌为
其中,GE医疗中标9套设备,中标总金额1743万;飞利浦中标5套设备,中标金额为850万元;迈瑞医疗中标4套设备,中标金额为302万元;三星中标1套设备,金额为119.6万元。
2024年12月27日,无锡卫健委发布两则超声采购公告,计划采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7台,采购预算5053万元,包括高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11台、中高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12台、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14台。
2025年1月21日公布的中标结果显示,GE 医疗、飞利浦、开立、迈瑞、祥生超声设备成功中标,37台设备中标金额2734.57万元。其中,GE医疗18台,总金额1590.17万元;飞利浦医疗6台,中标总金额为792万元;迈瑞医疗7台,总金额为194.9万元,开立、祥生各3台。
从上述五大采购项目可以看出,迈瑞、GE医疗、飞利浦等品牌在公立医院超声采购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品牌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前,来自比地招标网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年,超声诊断仪设备招投标市场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全年涉及6120家采购单位,6677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多达15320台,中标总金额约171.11亿元。
迈瑞、GE医疗、飞利浦三大品牌位列前三,市占率分别为 26.28%、23.02%、18.27%,合计占比高达 68%。
此前有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国产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品牌占比已提升至40.78%,迈瑞等国产厂商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不过在高端市场,跨国巨头如GE医疗、飞利浦等依然掌握较多主动权,国产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品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逐步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在一些细分市场和中低端领域,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历经60余载的飞速发展,中国超声医学技术已然从传统的解剖成像模式,向着功能成像以及智能精准成像的方向跨越,实现了巨大突破。超声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发挥着难以替代且愈发关键的作用。
我国超声检查的年检查量达20亿人次,在诸如X光、CT、内镜以及磁共振等常用医疗检查项目中居于首位。
显然,我国已成为超声技术的应用大国,在超声技术的临床实践与普及推广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年多地出现大规模超声设备采购项目,如湖北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标准化和提质升级项目中,
超声设备采购预算达4.18亿元。进入2025年,1月23日甘肃卫健委发布县域医共体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预算约4.28亿元。
与此同时,超声影像诊断设备是各省市设备更新采购的重点,在浙江、湖北、安徽等地成为采购频次最高的设备。
需要强调的是,从政策端来看,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加快制定出台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
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将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方面的国民待遇,